消费贷贴息“红包”上线银行将自动操作直接扣减
时间:2025-09-01 10:00 来源:中国网 阅读量:8054
9月1日起,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正式实施。一年内,居民个人使用贷款经办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无论是用于买手机、电脑、汽车,还是用于装修、旅行、教育等,只要实际用于消费,均可享受年化1个百分点的贴息。
上海证券报记者获悉,银行已全面准备就绪,从产品筹备、贴息操作、流程优化到资金用途管理等多维度发力,推动消费贷贴息“红包”上线,确保政策精准落地,贴息资金流向消费领域,为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红利。
适用范围等细节明确
记者近期走访获悉,大多数银行已做好准备,确保9月1日消费贷贴息“红包”顺利上线,消费者可以及时享受贴息政策。
一家国有大行人士告诉记者,9月1日起,消费者可以直接在App上申请消费贷款产品、享受贴息“红包”,适用范围覆盖了家用汽车、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的消费。
农业银行表示,对于符合贴息条件的贷款客户,农行将在收取贷款利息时直接扣减财政贴息资金,并发送手机短信告知消费者,提高消费者获得感。
多家银行对消费贷款贴息范围进行了明确。
比如,工商银行App信息显示,该行会设立贷款贴息专区。借款人可享受贴息的贷款产品为其用于满足个人或家庭合法消费需求的,且贷款合同利率符合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相关要求的人民币贷款,不含续贷。具体来看,包括但不限于消费用途的个人信用贷款、随房e借、个人汽车贷款、退役军人乐业贷款、房抵组合贷、助商组合贷、金融资产质押贷、涉农贷款等产品。不含信用卡类产品和个人住房贷款。
贴息适用的消费场景多元。浙商银行和浦发银行介绍,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和单笔5万元及以上的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重点领域消费。
虽然贴息政策实施的日期是9月1日,但部分近期已申请到的个人消费贷款也可能享受贴息。“原来有申请消费贷款的客户,贷款资金还没有使用完的,在9月1日之后用消费贷款实际去消费的,也可以继续享受财政贴息。”一家国有大行个人信贷部副总经理说。
“赶紧来锁定额度。”建设银行客户经理介绍称,享受贴息后,消费贷利率低至2.0%起,额度高达100万元,期限最长7年,实际额度和利率等以审批结果为准。
单人单家银行贴息上限为3000元
此次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消费者想申请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只需要办理个人消费贷款产品,银行会自动计算和减免贴息“红包”,并告知消费者。
多家银行表示,政策执行期内,每名借款人在一家机构,可享受的全部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对应累计消费金额30万元。其中可享受单笔5万元以下的个人消费贷款累计贴息上限为1000元,对应累计消费金额10万元。
在取得贴息资金方面,银行普遍采取自动开展贴息操作——借款人的个人消费贷款进行结息时,银行会按照政策规定的贴息比例、贴息上限计算贴息金额,在收取贷款利息时直接扣减财政贴息资金。
工商银行表示,为最大程度简化借款人操作,客户可按照一般贷款流程,通过中国工商银行App或营业网点等渠道办理个人消费贷款,并签署《中国工商银行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服务协议》。贴息自协议生效且该行识别相关消费符合条件之日起计算。
“在贷款结息日,工商银行向借款人收取贷款利息时,系统将自动进行贴息操作,直接扣减贴息资金。”工商银行称,为确保客户正常享受贴息政策,建议客户按照合同约定及时足额向还款账户存入相应资金。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本站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
宝马中国联合华为终端深度融合鸿蒙生态开启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汽车智能化已然成为行业发展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宝马中国与华为终端的合作,宛如两颗璀璨星辰在浩瀚宇宙中交汇,为汽车智能互联领域带来了全新的曙光和无限可能。宝马,一直以来凭借其卓越的驾驶操控性能,无论是在蜿蜒的山路还是平坦...
-
汽车行业首批增程器综合性能认证自主品牌技
在汽车行业技术不断迭代升级的进程中,增程器领域传来了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颁发了汽车行业首批“乘用车增程器综合性能之星”认证证书,这一举措在汽车行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此次认证基...
-
怎么选购电动叉车呢?易工机械分享几个要点
电动叉车是现代物流行业中的重要设备之一,与传统的燃油叉车相比,它具有更好的环保性、低噪音、更低的维护成本、操作简便、节省时间和更高的安全性等优势。但在选购电动叉车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载货能力叉车的载货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在选...
-
不断创“芯”,亚略特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
近日,由深圳市芯片行业协会联合凤凰网举办的“新时代芯未来“全球芯片产业链发展高峰论坛在深圳前海万科国际会议中心成功召开。亚略特作为杰出企业代表之一受邀参与了此次峰会,并凭借在多模态生物识别核心技术上的不断创新,以及芯片研发领域的持续突破,获...